继续折腾NAS——Arch Linux体验记
上篇文章作罢不久,我就在想,一个足够轻量的、只会联网Rsync的Linux发行版,装进U盘也毫不费力的那种,是否也够用了?经粗略挑选,选中了Arch Linux。当然,也有其它看着诱人的发行版,PuppyLinux、Tiny Core、AntiX等等;不过在国内的人气远不及Arch Linux——文档最全面,遍地都是它的镜像。至于命令行配置,反正先前吃的苦不少了,无伤大雅。楼下细讲。
上篇文章作罢不久,我就在想,一个足够轻量的、只会联网Rsync的Linux发行版,装进U盘也毫不费力的那种,是否也够用了?经粗略挑选,选中了Arch Linux。当然,也有其它看着诱人的发行版,PuppyLinux、Tiny Core、AntiX等等;不过在国内的人气远不及Arch Linux——文档最全面,遍地都是它的镜像。至于命令行配置,反正先前吃的苦不少了,无伤大雅。楼下细讲。
早在2019年,我便购置一台通过网线互动的硬盘阵列箱(简称“NAS”)以备份资料。过了一年半,我了解到“3-2-1 备份原则”,认为单靠一台在线备份设备并不保险;此外,我也正为每回同步照片和插画,都得手工操作而苦恼。遂启动了新一轮折腾之旅。
我的目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