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遇Arch Linux——这回转正了
笔记本电脑上的 Windows 10 系统,莫名其妙崩坏了,“没捞回来”(社交网站上的原话)——其实我根本没在捞。一来,该电脑不再作为日常主力,并无任何贵重资料;二来,我早就看 Windows 不顺眼了,反应老是慢半拍;三来,在它试图自我修复的那一刻,我回想起了 Arch Linux ——那个轻盈得在 U 盘上也能翩翩起舞的家伙。想到这里,我即刻跃跃欲试。
倒腾两日,结果非常理想,记录如下。
零、基础条件
- 处理器:来自蓝厂 的 7200U
- 内存:八个G
- GPU:有来自绿厂 的 940MX;可以打打《MC》,不过今后不会再需要它了
- 硬盘:来自三星的小不点,速度一般般
- 屏幕:全高清的
- 网络连接:由蓝厂 AX200 与百兆网口提供
- 品牌:惠普
注:本篇将两家知名硬件厂商以“蓝厂”、“绿厂”代称——因涉及到混沌时期极其糟糕的记忆,我现无法直呼其名,敬请理解。
一、拆除——这个Windows出了什么问题?
- 反应拖沓,例如:Firefox 启动耗时 5 秒;文件管理器打开文件夹或后退,需一秒——这点很致命,因为我每天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它们。要知道,我的新台式机开机仅需 7 秒!
- 存在几个显著影响日常使用体验的缺陷——尤其是自 20H1 版本以来出现的,例如:“桌面管理器”的内存泄露;初次强制删除文件
Shift+Delete
有几率使文件管理器崩溃;等等。 - “微软雅黑”字体不再被认为足够美观,以至每日都盯着满屏的它——自打 Oppo Sans 与思源黑体出现之后。
……
二、夯土
设法引导至 Arch Linux 安装源;由于有官方《安装指南》与先前的铺垫,这回记得给系统拼上 base-devel
(包含上次自行拼接的 sudo
和 openssh
等)、处理器微码包和几种网络模块,并打开了相关服务。
引导工具回归到了 GRUB;上次 GRUB “像个傻子”,可能是因为没有用 efibootmgr
当场生成引导文件……忘了。
值得一提的是:在 parted
里头删去原 C 盘,跳出了好几个 error;它们可以证实,原 C 盘的文件系统出现了几个窟窿,这可能使得 Windows 无力再自我修复。
重启后,其处于命令行状态,我开始捣鼓图形化界面。从官方《应用列表》选择了 Budgie 作为壳子;然后尝试用 xorg-xinit
调动之,还给它写好了 .xinitrc
。不过,startx
命令没有识别它,而是把我带到了徒有三个命令行窗口的“黑白配”里。
据官方对 Budgie 的介绍,我还可以找 GNOME 的桌面管理器 gdm
来调动之;于是安排上“最基本的几个App”——记得只有 gdm
、GNOME 的设置App、思源黑体和蓝厂 GPU 驱动被安装了。打开了 gdm
的服务。
三、盖楼
重启过后,图形化界面如约而至。不过此时,桌面背景是纯蓝的,几乎什么App也没有(可用的是设置App与 xterm
),App图标几乎缺失。我心想,干脆安排 GNOME 全家桶得了。
顺带一提,隔壁 Ubuntu 用的界面便是 GNOME;当下对于打了近十年交道(算上我混沌时期的话)的 Ubuntu,我感到相当厌倦,而对于 GNOME 却无此包袱。
再重启,GNOME 基本成为了我熟悉的样子。而此时,两件问题出现了:
- 所谓“Budgie 设置”去了哪里?
- 图标还是遍地缺失的状态,该怎么找回来?
四、装修
查了些资料发现,我看到的似乎是 GNOME 桌面,这里“Budgie 设置”不会出现——它并非一个独立App。而且后来,我发现在登录时便可选择用何种桌面……(扶额.jpg
进到 Budgie,着手解决图标问题。现有的软件库里没有发现特别引人注目的图标包,于是从一个叫 GNOME Look 的网站找来两个,分别是:Win11风格和Scarce,其中后者看着不错,就先安排上了。没想到的是:
Budgie 用后当场崩溃,重启无效!
退回到 GNOME 桌面,艰难删去了图标包,恢复原样,Budgie 可以进去了。再尝试 Win11 风格包,这下好了,非常完美:App图标有了,“设置”里图标也有了。
于是图形化界面拼装完成:GNOME 的底子,Budgie 的皮毛,Win11 的图标,可谓大杂烩。
五、布置家具
- 安装了 Firefox。现在启动仅需两秒!
- 没读到我的 U 盘,回头一看,
ntfs-3g
没有安装——我还以为 GNOME 全家桶会把它带进来。 - 安装了
neofetch
。 - 安装了输入法
fcitx5
。 - 安装了 Transmission。(不过我通常挂种子的地方并非笔记本。)
- 试用了 VLC 播放器。音乐没有毛病,视频的话能够硬解码,但播放 HDR 电影的画面偏暗。的确这块屏幕比较糟糕,但在 Windows 上也没这么暗……
- 然后萌生了用新系统来播放 DSD 音乐的想法;不过,软件的选择余地远比 Windows 要小,能用的大约只有收费的 HQPlayer 和 Roon。这些在 AUR 里都有,不过拼装起来很复杂;能轻松找到的.deb安装包,需要 AUR 里一个叫
debtap
的家伙来转换——而其本身的拼装又是一场腥风血雨……所以我图什么呢? - 不过,后来找到
pikaur
以代劳 AUR 软件包的管理工作了。 - 找来了截图工具
flameshot
。 - 蓝牙好像怎么按也没开。然后发现
bluetooth.service
尚未启动——还以为 GNOME 全家桶早就打开它了。
六、小结
这套从头拼接的积木系统,用着相当畅快、惬意。可以说,Arch Linux将笔记本的潜力全方位释放出来,真不愧是“老机器之救星”。
有几处待处理的问题:
- 从 Budgie 桌面背景、任务栏等试图呼叫 GNOME 设置App,无反应。App抽屉里可以呼叫之;总之多了几秒钟不便。
- 关机时不知何故会空转两分钟。(不过今天关机仅用 5 秒。)
- 任务栏上的图标偶尔失灵,例如电源选项。
- 连接 Wi-Fi 时,设置App好像不大灵性,竟然不会自动蹦出让我填密码的框框(可能跟第一条有关)。
- 尚不清楚系统是否会自动为硬盘执行“TRIM”优化。
另外还有一项惊喜:我在持续两天的倒腾过程里,竟未曾复发抑郁。要知道,在长时间持续专注一项事物之后,我几乎必然复发抑郁——这导致我蹑手蹑脚,尚不能完全回归正常生活轨迹。这无疑是“重启人生”之旅上一项重大突破。
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