云南之行纪实

2021 年秋季,随家人远赴云南。涉猎颇多,亦对“合理的布景”有了更多见解。期间拍摄了超过 270 张照片,在此精选一二,做个分析总结。

先前,我并不怎么主动披露在现实的见闻,因为总是担忧过度暴露自身(强迫症也加强了这份担忧);直至上周,经过和至亲的“破冰”,所有的不安、焦虑烟消云散。事实上,有大半照片足可“安全”分享。

一、启程

第 1~3 日,过境广西,其间并无特别之处。至第 3 日,一行人抵达了昆明郊外的一座酒店,在那略微尝试取景:包括酒店外墙、自客房阳台的远瞰、自落地窗映射的野外景色等。

《酒店外墙》: 本意是拍个自楼顶天线到各个阳台的放射线,不过角度过窄,效果不尽人意。

《落地窗的景色》: 总觉得窗前缺了一样可形成明显反差的东西;这棵盆栽的存在并不够格。

二、昆明

第 4 日游览了石林;次日在滇池边踱步。在石林适当取了景,不过仅限于外周;至于滇池和入住的酒店,并无特别瞩目之处。

《石林幽径》: 既有引导线(小径),自下而上也有层次感,而且凑巧无人,相对而言可谓合格。与石林无关的绿茵,因过于吸睛,而被大幅调暗。

《石林点水》: 湖畔的石林似乎更美。同样地,较为惹眼的绿色被大幅调暗。
机位似乎应该要更低些?

三、大理

3.1 洱海之畔

第 6 日,在洱海边的一家酒店安了脚;次日天气恶劣,故仍寄宿于此。这家酒店每个角落、每处细节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:从书架(摆满了英文课本!)、布置、饮食,到极具人性化的服务,处处令人怡然自得;连相当挑剔的家父也啧啧称奇。

不同于滇池,这回离水面更近、行人更少,可供取景的角落也更多。

《无穷的知识源泉》: 英文课本充斥各处,包罗万象,数目繁多;我感觉可以在此泡上一整年。
打开的课本是《Psychology: Themes and Variations》(心理学:主旨与分支)。

《了解性别差异》: 《心理学:主旨与分支》用了章节尾的三四页来讲社会学定义上的“性别”。此外,有一整个章节只讲性取向。

《维基百科》: 这三本大书分别是《医典》《科学百科全书》《药典》;有了它们,大约不惧世界大战了罢?

《窗花》: 大客厅一侧的凿洞处向桌上管窥。

《米线》: 到第 7 天才吃上了米线。嗯,早餐极其丰盛,超级管饱,不过对于胃口小的可能要浪费了。
此处光线不足,亦无补光,只能拍个大概样子。

《蓝粉白》: 云起网红旅拍基地,配色喜人。

《雾中浮庭(艇)》: 小渔船与不明海上设施的合照。洱海对岸的村落隐约可见。

3.2 大理古城

尽管我们的目标是丽江,不过既然来了,便顺道逛逛。不过当天状况频出:家父需紧急维修手机,二叔皮肤过敏、急需就医(凑巧古城设有大理第二医院),其余人等各奔东西寻宝去了。我也寻得了产自景德镇的一支花瓶。

《城楼一隅》: 这种屋檐,在家乡是见不到的。想拍个对称造型出来,不过这个“史”字躲不开……

《挂画》: 回过头看,感觉应该挂一幅在卧室里……
从原图截去了一半无关画幅——我对焦距的掌控还不够到位。此外,大幅调低了饱和度,以突出挂画。

四、丽江

4.1 初遇丽江

第 8 日,一行人抵达了丽江,并借宿于当地向导的宅院中。次日于拉市海附近体验骑马;在大草甸上,家母和其他女性长辈仿佛返老还童,特别活跃。
其实一到丽江,一行人皆起了高原反应;第 9 日的行程是向导在攀登雪山之前,给一行人一段缓冲时间而安排的。当晚专注于养精蓄锐。

话说我怎么会想到拿 F/8 乃至更小的光圈去拍人像的……

《Jump!!!》: 家母等女性长辈一跃而起的瞬间。碍事的绿色被大幅调暗。

《花木成群》: 向导自行布置的庭院。令人惊叹的是,其声称从未系统学习园林知识,却将绿植摆放得井井有条。

4.2 勇攀高峰

第 9 日仍借宿于原地;第 10 日 攀登(划去) 挑战了玉龙雪山
尽管一行人在向导帮助下已有所准备,但直到抵达海拔 4500 米的大平台,才发觉不妥:家父等四人高原反应严重,几乎在原地撂了挑子;我依靠合理的呼吸、供氧频率,同二婶一道勉强抵达 4576 米关口,随即下山。不过,对他们而言,近距离拍摄雪山已善莫大焉。

《雪峰》: 只有这张的雪看上去比较多,其它照片里以石头居主。

4.3 山麓幽谷

下山之后,一行人赶往蓝月谷。溪水清澈透亮,家父也称其 “可媲美九寨沟”;对我们而言,此行基本上等于买蓝月谷门票送上山体验券。

《桥洞》: 构图的重点是桥身、水中岛礁与大巴。来自树林的惹眼的黄绿色被削弱了。

4.4 丽江古城

第 10 日晚上,来到丽江古城采风。直到这时,我才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拍摄题材:流光溢彩。光怪陆离的彩灯与古典建筑、奇花异草(尤其多肉)结合,除此一家,别无分店。
因为丽江古城之夜色过于迷人,所以处理其照片早了四个月,也早早往微博发去了。此处展示未曾公开的部分。

《古城迪厅》: 这张是从外面透过玻璃拍摄的,舞者在中央的霓虹灯下活跃,而右边的气球上,正好映射出一盏中式灯笼。不过,左侧人物前的反光未经处理。

《播客》: 我直接拍陌生人的情形极少,只有需要突出“物”时,才会捕捉。这是其中之一;背影中的人物似乎正用手机直播。

《花中丽影》: 这里也拍了陌生人,重点在花对人的衬托。

《金莲祈福》: 也有陌生人,不过重点在许愿灯。

《人犬二重奏》: 这对组合据说是抖音网红,不过我并不关心其身份;这条狗会随着节奏唱和,相当有趣。

4.5 束河古镇

第 11 日,采购各种菌类。与向导告别,便决计参观离古城不远的束河古镇。人流稀稀疏疏,酒吧淡雅宁静,光污染少了大半,和古城泾渭分明。在街上还能远远望见玉龙雪山。其后,又在丽江休整一晚。
同上,此处展示尚未公开的照片。

《束河许愿牌》: 古城的许愿树缠满了彩灯,这里没有。唯一一次于白天拍摄许愿牌。

《西域璃光》: 拍了十来张工艺品,只有这张上得了台面。工业风托架,占据左下角;工艺品以两条主轴贯穿全图;射灯占据右上角。
原图白平衡偏得特别多,只见泛黄,修到 2700 才勉强能看;左边几乎贯穿上下的大件工艺品也截去了。

《束河第一楼》: 其实是个火锅店,不过在古城那头,找不到这样的湖面来映衬通体发亮的高楼了。

五、泸沽湖

5.1 头一夜,星空阔

第 12 日,驱车绕着盘山公路去往泸沽湖。白天,它只是被群峦环绕的平平无奇的大湖;到了夜晚,好家伙,我从未见识这般璀璨的星空
晚饭过后便急匆匆赶回酒店,架起三脚架跃跃欲试;十分凑巧,这时一位四十岁光景的“专业”游客路过时,见我便凑了过来,教授利用手上有限的资源尽量拍出星空;我受益匪浅,第二幅便有了成果;此后调转镜头向上,尝试找到银河,最终发现一条略显灰暗的痕迹——当晚我辗转反侧,总觉得不像银河,而我与“专业人士”也未掌握星象表,无从得知真相。

《初遇星空》: 对着湖面试拍。湖畔光污染严重,我这个位置是距离酒店百米开外、而又最暗之处。

《银河疑云》: 把镜头上抬到接近 80 度并试拍。中间可明显发现颜色较深的条带。鉴于银河是亮的,它大约不算银河(次日得证)。
一架路过的客机带来了额外收获。

5.2 太阳升,海鸥起

来到这等幽处,怎能少得了看日出!次日 7 时,我早早起身,只为一睹风采。七点四十,第一缕阳光洒向码头。
回酒店途中,见岸边海鸥遮天蔽日,好不壮观;凑巧有人投喂面包屑,使得近距离观察海鸥相当便捷。我的跟拍功夫相当了得。

《曙光》: 曙光初现,两口子若有所思。

《朝霞》: 码头上的人们,已经迫不及待。

《旭日》: 属于码头和码头上的人们的第一缕阳光。

《高清全身照》: 唯一的海鸥全身特写。

《来了来了》: 听说有吃的,扑腾过来了。

《走了走了》: 听说没吃的,组队散去了。

《比翼双飞》: 这两只正好在相对而行。

《我摸到了》: 这只捡着了食物,那只栽进了水下。

5.3 芦苇荡,菱角长

第 13 日上午,登上了草海之中的走婚桥;随即登船,游弋湖中,菱角悠悠,果实幽幽。

《草海独游》: 船夫行经走婚桥东侧。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
《船夫》: 同为陌生人,其容貌并不及在丽江古城出没的丽影,但既然载了我们,便作个纪念罢。

《菱角寻宝》: 家母正尝试捞果子,可惜并未捕捉到打捞瞬间。

5.4 旅舍静,昭和归

第 13 日下午,回酒店休整。私以为,其布置与服务可与先前在大理的居所相媲美;差别只有客厅面积。
而在客厅一隅的书架上,我无意发现一本日语杂志 《“太阳”烧物系列之志野·织部》,其介绍了幕府时期在志野、织部两处烧制的陶器。作为 1976 年发行的杂志,其排版之工整、印刷之精美、内容之详实,令我大开眼界:不愧是发达国家;而且,保存相当完好,只有《信长朱印状》插画遗失,调查问卷、杂志订阅票等仍被保留。综上,完全不敢相信这是已有 45 岁高龄的书册。

《糖果》: 临近湖面的窗边,摆放的糖果盘。

《昭和杂志》: 给了我深刻印象的一本杂志。

5.5 第二夜,银河遇

这晚仍在泸沽湖边住宿。这回,为找到银河,我调转镜头,在酒店后方找到一处光污染较少之荒地,对向西边的山头;结果一下就发现了银河!此行无憾也!

《你好,银河》: 此生第一次目睹银河。

六、归途

归途未见特别之处;于大理、曲靖市区的大酒店落脚过后,便离开了云南。


相比于 2021 年春季之行,我这次终于找到乐趣所在,笼罩多年的心理阴影散去大半,谈及抑郁史也相当坦然。可以说,找到了我“心”所在,才让我更加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,继而改变自身、改变周遭。
硝烟再起,新冠遍地,愿世界平安。

顺便,后续会在其它社交平台公布更多照片。